2022年,省工信厅(省国资委)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党的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,认真落实党中央、国务院和省委、省政府关于政务公开工作决策部署,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,加快转变政务公开职能,
重点围绕厅委核心职责和年度重点工作,在助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保持社会和谐稳定、提高政策公开质量、夯实公开工作基础等方面持续深化政务公开,充分发挥以公开促落实、强监管功能,
助力工信国资系统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发展,政务公开工作水平不断提升。
一、总体情况
2022年以来,为充分发挥政务公开在建设法治政府、服务型政府等方面的促进作用,根据省政府办公厅《关于印发2022年政务公开工作台账的通知》(青政办〔2022〕32号),结合厅委核心职责,制定印发了《厅委2022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》,依法依规开展信息公开,主动接受社会各界和服务对象监督,不断提高厅委行政行为的透明度和办事效率。
(一)持续推进政府信息主动公开。一是加强重点工作任务信息公开。重点围绕工业经济运行、国资国企改革、重大项目实施、企业纾困减负、财政预决算等方面信息,进一步细化公开事项、内容、时限等,通过厅委门户网站、政务新媒体集中公开并实时动态调整和更新,接受社会监督。2022年青海工业经济信息网点击量近310万次,累计更新各类信息2500余条。其中,发布工业经济运行、国资监管、招商引资等各类信息2000余条,发布政务动态信息120余条,政府信息公开各类信息95余条,通知公告75余条,政策文件30篇。二是着力做好民生实事信息公开。实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,通过青海省中小企业信息网、青海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微信公众号、青海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号等,及时发布各类中小企业培训通知,扩大消息知晓面,鼓励企业各层次管理人员积极参加培训。全年开展《“十四五”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解读》《青海省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优惠政策解读》《企业数字化升级之路》等培训27场,1.7万人次参训。落实省委、省政府促就业工作部署,通过“青海工信国资”微信公众号和今日头条、厅委门户网站等平台公开发布招聘信息25条,超额完成年度促就业工作任务,19户监管企业共招聘985人。
(二)持续提升政务信息公开质量。一是全面贯彻新修定的《政府信息公开条例》,聚焦厅委重点政务信息,及时梳理完善履职依据、机关简介、行政许可、权责清单、预决算及“双随机、一公开”公示等法定主动公开内容,按照要求全部公开到位。同时,根据工作推进情况,动态化更新主动公开目录。二是强化政策发布解读,按照“谁起草谁解读”原则和政策规范性文件与解读方案、解读材料同步组织、同步审签、同步部署要求,以图文形式发布了《关于推动轻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》等政策解读信息6篇。三是集中统一公开行政规范性文件。年内制发行政规范性文件9件,均上报省司法厅进行备案登记,并在厅委门户网站集中统一公开,方便企业和公众查询。四是切实加强对驻省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工作督促指导,全面梳理汇总行政审批流程、大厅授权事项、审批高频事项,同步推进窗口受理、电话咨询、现场咨询,积极推动服务前移,努力让服务多跑路、企业少跑腿。疫情期间,及时发布中小企业纾困发展惠企政策,通过服务热线、政务平台等载体答疑解惑、指导线上办理,保障政务服务不间断,提升企业和群众满意度。窗口全年共受理行政管理事项208项,其中,许可事项45项,咨询事项263项,办结率100%。
(三)持续完善政务公开平台建设。一是严格落实《政府网站与政务新媒体检查指标》有关规定,认真落实信息发布审核制度,严格规范认证备案,严格落实“三审三校”制度,优化工作流程,杜绝“涉密涉敏信息”“重大表述错误”“个人隐私泄露”等情况,厅委政务新媒体有序运行。二是严格按照党中央、国务院IPV6部署要求,厅委门户网站已完成IPV6改造并符合达标部署要求。三是开展厅委网站和重要信息系统网络安全风险评估,减少网络安全风险隐患,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,做好“党的二十大”期间网络安全专项保障工作。四是全力提升厅委网络办公的信息保密与安全水平,机关及厅属单位办公点SM机房完成建设,网络安全相关制度健全补齐,保密内网及电子邮件系统分级保护测评顺利通过。五是对国资国企在线监管系统、内网OA办公系统、厅委门户网站、招商引资网、财务管理系统网络安全进行加固,已完成等级保护测评。
二、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
第二十条第(一)项 | |||
信息内容 | 本年制发件数 | 本年废止件数 | 现行有效件数 |
规章 | 0 | 0 | 2 |
行政规范性文件 | 9 | 3 | 62 |
第二十条第(五)项 | |||
信息内容 | 本年处理决定数量 | ||
行政许可 | 45 | ||
第二十条第(六)项 | |||
信息内容 | 本年处理决定数量 | ||
行政处罚 | 0 | ||
行政强制 | 0 | ||
第二十条第(八)项 | |||
信息内容 | 本年收费金额(单位:万元) | ||
行政事业性收费 | 0 |
三、收到和处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情况
(本列数据的勾稽关系为:第一项加第二项之和,等于第三项加第四项之和) | 申请人情况 | ||||||||
自然人 | 法人或其他组织 | 总计 | |||||||
商业企业 | 科研机构 | 社会公益组织 | 法律服务机构 | 其他 | |||||
一、本年新收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数量 | 2 | 0 | 5 | 0 | 0 | 0 | 7 | ||
二、上年结转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数量 | 0 | 0 | 0 | 0 | 0 | 0 | 0 | ||
三、本年度办理结果 | (一)予以公开 | 0 | 0 | 0 | 0 | 0 | 0 | 0 | |
(二)部分公开(区分处理的,只计这一情形,不计其他情形) | 2 | 0 | 3 | 0 | 0 | 0 | 5 | ||
(三)不予公开 | 1.属于国家秘密 | 0 | 0 | 0 | 0 | 0 | 0 | 0 | |
2.其他法律行政法规禁止公开 | 0 | 0 | 0 | 0 | 0 | 0 | 0 | ||
3.危及“三安全一稳定” | 0 | 0 | 0 | 0 | 0 | 0 | 0 | ||
4.保护第三方合法权益 | 0 | 0 | 0 | 0 | 0 | 0 | 0 | ||
5.属于三类内部事务信息 | 0 | 0 | 0 | 0 | 0 | 0 | 0 | ||
6.属于四类过程性信息 | 0 | 0 | 0 | 0 | 0 | 0 | 0 | ||
7.属于行政执法案卷 | 0 | 0 | 0 | 0 | 0 | 0 | 0 | ||
8.属于行政查询事项 | 0 | 0 | 0 | 0 | 0 | 0 | 0 | ||
(四)无法提供 | 1.本机关不掌握相关政府信息 | 0 | 0 | 1 | 0 | 0 | 0 | 1 | |
2.没有现成信息需要另行制作 | 0 | 0 | 0 | 0 | 0 | 0 | 0 | ||
3.补正后申请内容仍不明确 | 0 | 0 | 0 | 0 | 0 | 0 | 0 | ||
(五)不予处理 | 1.信访举报投诉类申请 | 0 | 0 | 0 | 0 | 0 | 0 | 0 | |
2.重复申请 | 0 | 0 | 1 | 0 | 0 | 0 | 1 | ||
3.要求提供公开出版物 | 0 | 0 | 0 | 0 | 0 | 0 | 0 | ||
4.无正当理由大量反复申请 | 0 | 0 | 0 | 0 | 0 | 0 | 0 | ||
5.要求行政机关确认或重新出具已获取信息 | 0 | 0 | 0 | 0 | 0 | 0 | 0 | ||
(六)其他处理 | 1.申请人无正当理由逾期不补正、行政机关不再处理其政府信息公开申请 | 0 | 0 | 0 | 0 | 0 | 0 | 0 | |
2.申请人逾期未按收费通知要求缴纳费用、行政机关不再处理其政府信息公开申请 | 0 | 0 | 0 | 0 | 0 | 0 | 0 | ||
3.其他 | 0 | 0 | 0 | 0 | 0 | 0 | 0 | ||
(七)总计 | 2 | 0 | 5 | 0 | 0 | 0 | 7 | ||
四、结转下年度继续办理 | 0 | 0 | 0 | 0 | 0 | 0 | 0 |
四、政府信息公开行政复议、行政诉讼情况
行政复议 | 行政诉讼 | |||||||||||||
结果维持 | 结果纠正 | 其他结果 | 尚未审结 | 总计 | 未经复议直接起诉 | 复议后起诉 | ||||||||
结果维持 | 结果纠正 | 其他结果 | 尚未审结 | 总计 | 结果维持 | 结果纠正 | 其他结果 | 尚未审结 | 总计 | |||||
0 | 0 | 0 | 0 | 0 | 0 | 0 | 0 | 0 | 0 | 0 | 0 | 0 | 0 | 0 |
五、存在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
(一)主要问题。一是对新修订《政府信息公开条例》的深入贯彻落实需要进一步加强,对新条款的理解与适用需进一步把握。二是部分政策信息专业性较强,解读形式单一,政策解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还需进一步加强。
(二)改进措施。一是规范公开行为。深入贯彻执行《政府信息公开条例》,按照规范化、标准化要求,及时调整规范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各栏目及内容;按照答复及时、内容完整、格式规范的工作原则,加强工作管理,规范办理程序。二是增强解读效果。围绕政策制定背景、起草过程、工作目标、主要内容等,更好地运用数字化、图片图解图表、音频视频等方式,增强政策解读效果。
六、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
无
青海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青海省政府国资委
2023年1月20日